成果名称:西藏牦牛生产性能改良技术研究
成果获奖类别及等级: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华bob综合体育在线登录入口
奖三等奖;
获奖单位:西藏自治区畜牧兽医研究所
成果概述:
1.建立了牦牛本品种选育基础数据库。总结和建立了较完善的牦牛本品种选育综合技术体系,其内容包括放牧草地牧草干物质可获得量;放牧草地生物量和能量季节性变化与选育牦牛生长的相关性;牦牛选种选配技术;接犊育幼技术;后裔生产性能测定技术。
2.选育后代成活率和选育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更新了选育场种牛,导入了同类群新血,犊牛成活率由2004年以前的90%多提高到2004年的95%、 2005年的98.6%, 2007达到100%;2004-2007年总场选育后代达206头,分场162头,共计368头,年度平均推广优良后代50多头;新种牛所产的后代抽样平均0.5周岁体重与选育前相比,公犊增长4.3%,母犊增长12.83%,平均提高8.57%。 2006年10月31日测定,群体平均体重比2004年增长5.1%,比2005年增加33.8%。
3.对犊牛进行了生长发育模式研究,建立了周岁牦牛生长发育数学模型,总结出挖掘犊牛早期生长发育潜力对牦牛本品种选育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犊牛育肥潜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4.进行了成年牛季节性体重变化测定,犊牛生长发育和成年牛季节性体重变化,掌握环境因素对牦牛选育的作用及影响,特别是对适时补饲和放牧草地转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提高选育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5.完成了放牧草地生物量可获得性以及季节性变化对牦牛营养获得水平及其季节性变化的评价。了解了在放牧条件下牦牛营养可获得水平,提出了牦牛补饲技术和饲料配方技术。
6.提出提高西藏嵩草有效利用的方法和技术。在高海拔低温地区应用塑料桶进行西藏嵩草青贮和氨化,效果较好,便于存储、运输及饲喂,同时较环保。
7.建立和完善了西藏牦牛生产系统拟态模型研究,完成软件产品一件,该技术的开发是通过用系统理论和模拟技术,以牦牛代谢能为单位,以能量分流原则为线索,结合草地、牦牛、产品、放牧管理等一系列知识的集成完成了计算机界面模型研究。通过试用模型,分析了山地牦牛生产系统特征,提出了发展的技术特征。
8.通过对林周和当雄两地天然草地生长模式、生物量、营养成分及消化率等指标的测定,和对牦牛营养进行综合评价,针对草地利用、牦牛生理生态环境及生产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了放牧系统优化管理措施。对牦牛和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9.提出了牦牛主要疾病和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
10.开展了牦牛发情鉴定,牦牛细管冻精活力检测,适时输精等人工输精,并建立了牦牛人工输精技术初步规程。
11.建立了一整套牦牛胚胎移植技术体系,并制定了《牦牛胚胎移植技术初步规程》。其内容包括:牦牛供受体选择标准、供受体饲养管理和适时发情鉴定、供体超排处理、非手术冲胚、胚胎鉴定方法、胚胎冷冻、受体同期发情处理方案及受体移植、移植后受体的饲养管理、B超妊娠诊断和产犊后饲养管理等。
12.加强了技术培训,提高了基层技术人员和课题组科技人员的工作能力。
13.课题学术成果:撰写学术论文9篇,技术规程1篇, 发表4篇